比德勒科技

同程网站官网登录

日期:2024-07-09 12:27 / 作者:www.biddlecn.com

理解城市|桐城:“文都”如何再出发

前不久,我曾写了一篇题为《理解城市|安庆:走向务实》的文章,在安徽区域引发了一点小的热议。

在文章中,我这样写道: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积极行动主义者。就算是“安徽老五”,安庆也不用慌了阵脚,提出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发展战略,反而耽误了发展。只要全球政治、经济、地理大格局不变,安庆发展不可能超过上海,也不必以北上深广作为自己的目标城市。走向务实,是安庆面向未来的最好选择。

务实并不是“躺平”,而是在承认现实处境的基础上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最近,安庆市代管的桐城市也成为舆论场上的讨论焦点。

桐城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它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文都”之称。它也是安庆市下辖县区市当中的“领头羊”。

在今年1月份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在参加安庆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多的院士、企业家,在安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却从第2掉到了第16,没有成为前5?”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依然认为,认识桐城的发展现状是寻求解决方案的开始。

桐城发展面临的现状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经济区、行政区、文化区这三区的不重合。从经济区来说,它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区来说,它并不隶属安徽省会合肥市,而由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安庆市代管;从文化区来说,与它原属桐城派文化核心区的枞阳县早已划入邻近的铜陵市管辖。

认识到这三区不重合的现实,并在此现实基础上做出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才是桐城再出发的真实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我都是历史地理学的爱好者。

这个学科对我的影响主要是看待一个城市的视角。无论是看待哪一个城市,我都不自觉地会加入历史的和地理的视角。

从经济区的角度来看,桐城无疑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合肥都市圈里面的唯一一个以县级市身份加入的就是桐城。

合肥都市圈示意图。 “决策”网站 图

前不久,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了积极构建“一圈一群一带”联动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这“一圈”就是合肥都市圈,其发展规划正在紧张地编制当中。

尽管安徽各地市对安徽近年来推行的“强省会”战略看法不一,但这些年合肥经济发展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的。

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前不久刚刚来访安徽,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安徽的“强省会”战略。

《江西日报》这样写道:“2022年,合肥市以GDP总量12013.1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26.67%;2022年,南昌市GDP总量为7203.5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2.46%,与合肥市的差距较大。合肥的省会龙头作用凸显,不仅内生增长,还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市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合肥经济圈将发展成为安徽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一个都市圈品牌。”

这个“周边城市”必然就包括桐城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就以庐江县和桐城市做一番比较。

庐江县原属地级巢湖市管辖,2011年划归合肥市管辖。庐江县2011年GDP是131.7亿元。那一年桐城市的GDP是170.1亿元,比庐江县多出40亿元左右。

到2022年,也就是11年后,庐江县GDP已超过600亿元,位居安徽县域经济总量第六,远超桐城市的450亿元左右,已有150亿元的差距。

其实,我想为桐城客观上说一句话:安徽县域数量有100多个,位列第16位的桐城已经是前列了。从增速来看,这十几年桐城市的发展并不慢,从2011年到2022年,这11年间,桐城市GDP由170.1亿元增长到了452亿元,远不止翻了一番。但奈何兄弟县市发展太快,庐江县这11年间增长了4倍还不止。

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庐江县位列第6,远超位列第16位的桐城市。 “决策”网站 图

你当然可以把庐江县这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归因为划归管辖后合肥市的“厚爱”,但我们也可以问一句:桐城有没有真诚地思考过如何融入合肥都市圈呢?

滁州的发展无疑又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只有彻底地坚定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决心,才有了滁州经济跃升“安徽第三城”的今天。

2020年4月,时任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与南京市党政代表团交流对接的时候,就更进一步明晰了滁州未来的角色:“当好南京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进一步对接南京、融入南京、配套南京、服务南京。”

滁州和南京还分属两个省份,其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决心都如此坚决。而桐城与合肥同属安徽一省,只要拿出真诚的态度,作为省会的合肥岂有不欢迎的可能。

但桐城必须先做出扪心自问:我们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决心真的够么?

桐城走向务实,就要面对合肥都市圈,做出未来的选择。

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图

从地理上来讲,桐城位于合肥、安庆之间。

合肥向北,安庆向南,桐城向哪一直是一个难解之问。

从行政区来看,桐城似乎向南靠拢。但从经济区的角度来看,桐城无疑应该一路向北。

重新再出发的桐城,必须超越行政区的藩篱,勇于拥抱经济区、融入经济区。

作为经济区组成方式的都市圈概念实际上就已经蕴含了超越行政区藩篱的意义。跨省域、跨区域的都市圈已是常态。

安徽省长王清宪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省长之问”:桐城市为什么没有进入县域经济前五?

安庆市委主要领导也寄予桐城以厚望:锚定重返“全省十强”和GDP总量过千亿战略目标不放松。

怎么办才能做到呢?

务实来说,只能融入合肥都市圈,与合肥一体化发展。

桐城籍程治中博士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21世纪的头十年,桐城没有及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整与转型。

而这正是合肥在21世纪开始以来迎来大发展的“秘诀”。

合肥目前将自己优先发展的产业概括为八个字:“芯屏汽合”、“急终生智”。

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急,即城市应急安全产业;终,即智能终端产业;生,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即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无论哪一个产业,都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桐城市目前的经济体量和产业布局,要想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整与转型,独立发展可能性不大。桐城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融入合肥都市圈,谋求与合肥一体化发展,成为合肥的发展腹地、产业配角、合作伙伴。

桐城文庙。 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图

安徽的网友对行政区划真是操碎了心。

他们时常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给各级政府提出建议,这其中就包括将枞阳和桐城市重新合并成桐城市。他们认为,这有利于桐城派文化的传承。

还有网友建议,将桐城市改由合肥市代管。

但从务实的观点来看,现实可能性都不大。

梳理历史,枞阳和桐城的分离经历了两个过程。

第一次分离,新中国成立前夕,桐城、枞阳分置,原属桐城县南乡、东乡的区域独立出来,设置枞阳县(刚开始叫桐庐县、湖东县,后定名为枞阳县至今)。但两县还都隶属安庆。

第二次分离,2016年初,原属安庆管辖的枞阳县划归邻近的铜陵市管辖。枞阳和桐城分属于两个地级市的管辖范围。

行政区划一旦划定,总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务实来看,桐城、枞阳分属两市管辖就是一个现实。

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文化,也未必非要以行政区划、经济区域为界,自我束缚。婺源早已从安徽划归江西管辖,绩溪县也早已不属于黄山市,而由宣城市管辖,但这两个县不都还被视为徽文化区域么?这两个县的民众也都颇以徽文化区而自豪。

文化区完全可以超越行政区、经济区的藩篱。

实际上,桐城、枞阳超越行政区的努力早已开始了。

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图

去年11月1日上午,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桐城召开。120余名代表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欢聚一堂,检阅成果凝聚共识,展望未来擘画蓝图。

安庆市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存磊,铜陵市枞阳县委书记杨秀颀,县委副书记、县长廖志远均出席了会议,并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当时就有观点认为,枞阳县党政“一把手”和该县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同赴桐城市参会,展现了两地均有做好桐城派研究这篇大文章的共同心愿。

这也暗合了桐城派的“胸怀”。桐城派学人从来不以地域设限,而更注重志同道合。身为湖南湘乡人的曾国藩,也自称私淑姚鼐,为重振桐城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彰显邻里之间谦让美德的桐城六尺巷。项顺民 摄

有一种流行的观念总是认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得不尽如人意和当地民众的性格有因果关系。

比如,有人认为,今天桐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桐城人的文人气重、不团结、视野窄等有关。

我对这样的观点始终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因为,这种流行的观点会消弭掉发展战略选择的价值。

清末民初,儒教被视为妨碍中国发展的“罪魁祸首”,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候,儒教又被视为东亚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

前阵子,我和几个枞阳籍好友聊天的时候,还赞叹毗邻枞阳的两个县级市桐城、无为人的团结、进取的性格呢,并认为这两个地方经济发展之成功与当地人的性格可能不无关系。这又从何说起呢!所以,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切不可视为不易之真理。

所以,要回答好“省长之问”,桐城务必要走向务实,认清现实,并在对现实情况正确认知基础之上,选择可行的发展战略。

我期待桐城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系澎湃新闻“理解城市”项目组成员。)

“理解城市”项目是澎湃新闻2023年新春伊始推出的一个城市观察专项计划。我们不仅依靠数据去理解城市,我们更用心去理解它。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们写邮件:chenlf@thepaper.cn。

让年轻干部成长走上快车道!桐城委(桐城集团)“全链条式”助力年轻干部成长

为提升桐城委(桐城集团)年轻干部综合素质,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桐城铁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进一步“铸靓桐城”,4月28日下午,桐城委(桐城集团)举行第一期“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结业汇报会暨第二期“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启动仪式,各部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一期年轻干部学员及导师、第二期年轻干部学员及导师参加。党工委副书记陈骏对优秀学员名单进行了宣读。会议由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傅晓莉主持。

党工委书记邵利明表示,年轻干部是桐城委(桐城集团)这个大平台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未来所在。今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市十五届党代会报告擘画了桐乡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全力以赴建设国际气度、江南气派的“魅力桐城”,需要有一大批政治坚定、务实创新、攻坚破难、担当实干的优秀年轻干部。

邵利明要求,一要志存高远,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创新,做有志向的桐城青年;二要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有本领的桐城青年;三要实干担当,有责任感、担当意识,从小事做起,紧抓快办,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做有作为的桐城青年;四要吃苦奉献,年轻干部要吃得起苦、经得起事,做有韧劲的桐城青年。

傅晓莉对《桐城委(桐城集团)“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

2020年8月24日,桐城委(桐城集团)正式启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通过导师帮带、集中夜学、军事拓展、编写内刊、调研汇报等活动,第一期学员于今天圆满结业,为构建一支实干担当、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通过第二期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把接力棒交到新一届学员手中,打造“全链条式”培养模式,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选苗子”、“压担子”、“给位子”、“铺路子”,进一步拓宽年轻干部快速成长通道,让年轻干部赋能起航、乘风破浪。

会上,导师、年轻干部等六名代表分别上台发言,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导师代表冯永福

各位学员在现实与理想中完成角色转变,在工作和生活中培养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要谨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桐城委(桐城集团)的中坚力量,为主城区的蝶变跃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陈雨倩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寄语。作为年轻干部,要不忘“来时路”,在学习中积蓄“干事能力”,不负“赤子心”,在服务群众中积蓄“为民之力”,不畏“千钧担”,在担当作为中勇当“桐城代言人”。

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邵峥

我必将发挥“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饿着肚皮、合不上眼皮”的“六皮”精神,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提升,将敢拼、敢冲、敢担当成为我最鲜明的标签。

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陆淳彬

由于被抽调至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我以视频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感悟。去年,在党组织的号召之下,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桐乡对口支援松潘县专业技术干部。在松潘县2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牢记着“进川为什么,在川干什么,离川留什么”的嘱托,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期学员代表胡锦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干”促“新”,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桐城”。

第二期学员代表殷新

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是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要珍惜当下、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勤奋学习,保持乐观、终身成长。

青春激荡不负芳华,你所在的地方是桐乡,你怎么样,桐乡的城市面貌便怎么样。桐城委(桐城集团)的年轻干部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以“主城区蝶变”助推“桐乡之变”。

(来源:桐乡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