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勒科技

固原网站制作费用

日期:2024-07-09 13:06 / 作者:www.biddlecn.com

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假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对于题目中的“假历史”应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后人通过发掘新的史料,对于以前约定俗成的历史看法有了全新的观念。这种情况被有些人看来,以前的历史就变成了“假历史”。

这类典型的几个情况包括:

一、尧舜禹禅让

尧舜禹在儒家看来,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贤人,孔子毕生追求的就算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

而尧舜禹互相禅让的说法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到了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左右的时候,一个盗墓贼盗掘了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的墓葬,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盗墓贼不懂直接拿竹简点火照明,后来经过当时的紧急抢救,整理出来了《竹书纪年》一书。

竹书纪年一经整理,就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大逆不道”的思想,其中就包括尧舜禹禅让的真相,竹书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里直接说,尧并不是真的禅让给舜的,而是被舜所囚禁,流放,自己不但取得了尧的帝位,还阻止尧的儿子丹朱和尧相见,并且抹黑丹朱是败家子。

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竹书却给了我们对于传统史书的质疑。

二、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判死刑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直使用的法律非常严格残酷,陈胜吴广本来要去渔阳戍边,结果赶上大雨,肯定要迟到,按照秦法,迟到的话全部要被斩首,于是陈胜吴广在这样的压力下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相信上面这段话,几千年来,大家都认为是历史的真相。

但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秦简,上面记载了大量当时秦代的法律内容。经过专家解读后发现当时的秦法对于劳役迟到并没有那么严格,只不过根据迟到的日期有不同的罚款,如果遇到大雨,还可以免罪。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詣。水雨,除興。——《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劳役,是针对老百姓的,陈胜吴广这是兵役,是军法,肯定要严厉许多。

这也有佐证,同样是在《史记》种,陈胜吴广决定起义后号召士卒的时候就说过,假设我们没有被斩首,但是戍边战斗能活下来的不过三四成。

这些都可以证明陈胜吴国遇上大雨,迟到不一定会被杀,可能是大家都形成了秦法残酷的固有印象,已经不好改变了吧。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第二种假历史则是人为造假,主要是不想让后人知道某些不可言说的事迹。这种记载和真实的历史对比起来,就成了”假历史“。

举个例子,郑和是回族!

郑和在整部明史中关于他的身份只有“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没想到从清末开始,有人在云南伪造了一块《故马公墓志铭》,也叫《昆阳马哈只碑文》,上世纪三十年代,又根据这一碑文,伪造出《郑和家谱》。

从此郑和竟然就变成了回族,受命下西洋公干也变成了私人的朝拜,郑和的墓地明明是汉墓形式,也给硬改成了异族造型……

而且还不止佛教徒郑和,连大清官海瑞都成了回族,明史上海瑞买大肉的记载竟然能硬生生扣掉个“”字,说海瑞是买的牛羊肉……

这种假历史三人成虎,如今许多伪历史专家,不加考证,纷纷跟着有些人堂而皇之的说郑和是回族,真是让人无语。


所以说第一种假历史是我们当前掌握的知识不足造成的,这种新的考据结果推翻之前历史的做法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但是第二种假历史,我们也希望许多自媒体作者能够在科普的时候仔细查询,多方考证,不要传播这种已经被证实是别有用心之人炮制的“假历史”!

我是以史为鉴,我之所以起这个ID ,就算希望我的文字不要辜负这四个字!欢迎关注,带给你靠谱的历史知识!

通渭和甘谷的地理位置?

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侠盗罗宾汉”,其实并不存在。

很久以来,罗宾汉都是英国的名人,他带领一帮人住在诺丁汉舍伍德森林中,手持弓箭百发百中,专门劫富济贫。关于他的影视剧和游戏,数不胜数。

但如果真的考证起来,就会发现问题。

首先,罗宾汉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英格兰民谣中。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1337年,一首预言体诗中提到,罗宾汉这个人物在英格兰家喻户晓。

也就是说,在1337年以前,罗宾汉就已经是个名人了。

但是,当时关于罗宾汉的故事并不清晰,直到14世纪中期的文学作品,才慢慢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罗宾汉成了十字军东征时,跟随狮心王理查一世身边的骑士。而当他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家产被诺丁汉郡长霸占,于是躲进舍伍德森林,带领一群人反抗诺丁汉郡长的残暴统治。

对,这就是现在流传的罗宾汉故事的起源。


不过,在那个时代的官方史料中,从没有这个骑士罗宾汉的记载。

于是,英国研究者想找到罗宾汉的起源,他们认为可能有一个经历相似的人物,是罗宾汉故事的原型。

1309年约克郡的官方史料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罗伯特·汉的人物——他是一个打架闹事、小偷小摸的恶棍,不算什么证明人物。

13世纪末,还有一个被称为“罗宾汉”的人,带领一群人在英格兰各地四处抢劫,是非常有名的罪犯——伊顿公学图书馆有他的记载,看起来更像是真实的罗宾汉。

到了14世纪,罗宾汉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但基本上都是一些逃进森林里的罪犯。他们在沿路打劫的时候,喜欢自称“罗宾汉”。那些英格兰城市的地牢里面,关押的“罗宾汉”说不定能凑一桌麻将呢。


所以,从14世纪开始,罗宾汉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森林罪犯的代名词。

(《罗宾汉:起源》剧照)

劫富济贫和他们没啥关系,“罗宾汉”们绝对算不上什么侠盗。

真实情况是,历史上从来都没有那个劫富济贫的罗宾汉。最早的罗宾汉可能就是个声名狼藉的罪犯,后来占山为王的匪徒们都自称罗宾汉,无非是吓唬吓唬治安官和老百姓。

但是,这些匪徒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而且很少会祸害百姓(因为穷人家里啥都没有,他们不会去抢),于是逐渐就被吹捧成了英雄——不管有没有“济贫”,反正罗宾汉会去“劫富”。

就这么,罗宾汉的故事流传开来,一个不存在的人物成了英雄。